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观澜湖 >> 观澜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张连伟我走过弯路想做年轻人的引路者新京

来源:观澜湖 时间:2023/6/6

年1月26日,张连伟在新加坡大师赛中以一杆优势击败南非名将埃尔斯夺冠,成为首位赢得欧巡赛的中国球手。资料图片/中国体育

年9月15日,北京万柳高尔夫俱乐部,张连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实习生陈婉婷摄

年4月,53岁的张连伟出战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图/Osports

改革开放初期,高尔夫进入中国,张连伟是第一批接触这项运动的球手,同时也是最艰苦的一批。农村出身的张连伟半路出家,站上了高球的国际舞台——他是第一位赢得欧巡赛的中国内地球手,他在亚运会上为中国队取得首枚高球奖牌,他还让高尔夫大满贯赛(美国大师赛)首次出现了中国面孔。在亚洲乃至世界高尔夫球坛,张连伟是一个闪亮的中国名字,他代表着中国高尔夫年轻的历史和不俗的成就。

久战沙场、历经沉浮,如今53岁的张连伟虽不如当年鼎盛时期的神勇,但他心中对高尔夫的爱却炽热如初。17年前,他创立了张连伟杯,5年前又成立乐张连伟体育发展基金会。“我当时没有路可走,免不了走弯路,现在我想通过我的经历、经验做他们的引路人。”张连伟说,他现在的目标就是服务好高尔夫下一代。

热词·高尔夫

中国高球近40年产业链逐步完善

高尔夫起源于苏格兰,改革开放初期被引进中国。年,中国大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对外开放,这标志着现代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起步。

年,第41届高尔夫球世界杯在深圳观澜湖举行,这是高尔夫世界杯首次进入中国,也是中国第一个由电视直播的高尔夫球赛事,当时中国高尔夫人口只有10万人。

从年泰格·伍兹首次来中国参赛开始,中国高尔夫迎来迅猛发展,到年年底,中国高尔夫人口增长到50万,年增长到万,再到年破万。国内的高尔夫球场从年的家猛增至峰值时的家。

随着高尔夫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其衍生出来的产业链也逐步形成,包括高尔夫媒体、教育、赛事、球具以及高尔夫相关设备和制造业等。年,中国高尔夫相关出口总额达到19.1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高尔夫出口国。

要说年至年是中国高尔夫的起步期,年至年是中国高尔夫“野蛮生长”的10年,那么从年起,就是中国高尔夫发展的转折之年。年7月,全国掀起了一场高尔夫球场整治运动,家球场分别被取缔、撤销、退出或自行关闭,年,又有家球场因各种原因未能正常营业。全国正常营业的高尔夫球场只剩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高尔夫取得了不少傲人成绩。随着高尔夫进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中国高尔夫慢慢复苏,重新被大众所接受。尤其是中国选手冯珊珊在里约奥运会夺得铜牌,又在年底成为首位登上世界第一宝座的中国大陆选手,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高尔夫运动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今年3月,高尔夫行业领军企业朝向集团发布-年度《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报告显示,年中国高尔夫人口数量在万到万之间,其中核心人口约为38万到39万,维持近3年来的平均水平。国内职业高尔夫赛事共举行了33场,其中男子18场、女子15场,较年增长6.5%。

农家子弟

当高尔夫球童“偷练”

年5月2日,张连伟出生在广东珠海市南水镇一个贫农家庭,在兄弟姐妹6人中,他排行老三。在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身为农民的张连伟高中毕业后,不甘回家种地,而是留在珠海体委当田径运动员。

最初,张连伟在珠海业余体校里练习标枪、铁饼和铅球等田径项目,当时他创造了学校的掷标枪纪录:克标枪58米。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首先引进了桌球,张连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拱北一家桌球俱乐部做杂工,月薪90元。

随着年珠海第一家高尔夫球场——珠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建成,珠海又引进了新的运动:高尔夫和保龄球。曾为标枪运动员的张连伟选择同在室外草地上进行的高尔夫,他在这个日商独资管理的俱乐部当起了球童。

虽说是做球童,20岁进入高尔夫球场的张连伟除了帮打球者背球包、捡球,还要耙沙坑、剪草……甚至给员工打饭等杂役都是他来做。工作虽然辛苦,但唯一的好处是可以打高尔夫。迷上小白球的张连伟,经常趁着员工没上班和客人走了之后去“偷打”。

那时候,中国高尔夫刚刚“萌芽”,前路并不明朗。对高尔夫近乎痴迷的张连伟,从来没想过以后会怎样,他一边工作一边打球的日子就凭着两个字:喜欢。

独自在城市打拼,张连伟的月薪有元,但由于打球的花费不菲,他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更别说补贴家用。“那么多年没有寄过一分钱给家里,家人的反对声很大,哥哥、爸爸妈妈都劝我回去。”张连伟回忆说,“但我跟他们说,很难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我要坚持下去。”

然而中国高尔夫第一人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当他第一次偷偷在练习场挥杆打球时、当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自己的决定时,他的生命便与高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中国“老虎”

垄断国内业余赛冠军

随着球技的增长和高尔夫赛事在中国的兴起,张连伟开始参加国内业余比赛。他的第一场比赛是年首届中国业余高尔夫球公开赛,学球仅仅3年的张连伟获得第6名。次年参加该赛事,张连伟赢得人生首个冠军。从此,他的高尔夫道路如有神助一般,几乎称霸了国内所有的业余赛事。

“从年开始,中国所有的业余比赛都是我赢,除非我不去。倒不是说他们的水平打不过我,是他们都怕我。长时间怕我就形成一种潜意识,只要跟我打就会输,可以说我基本垄断了国内的业余比赛冠军。”谈到这里,张连伟眼里闪着光,可以想像他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样子。他就像中国的“老虎”伍兹,让其他选手闻风丧胆,只要他出现在赛场上,再好的选手也只有争第二的份。

作为运动员,赛场上的张连伟跟生活中却是两种状态。比赛时,张连伟强势、激进,像一头进击的雄狮,我的地盘我就是要赢。而私下里,他沉稳、平和、慢条斯理,反差极大。对张连伟来说,这不仅是他的性格使然,更是一种心理战术。

“你在赛场上的斗志不仅仅是给自己增添信心,同时也让你的对手充满压迫感,这是一举两得的战术。有时候,我们的球员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这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体会得多了,自然能够泰然自若。”张连伟说。

年,张连伟离开了工作5年的珠海,来到深圳高尔夫俱乐部,与那里的一支高尔夫队伍会合。“我想出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会一会国外的对手。但那时出国还不是很方便,信息也比较封闭,不知道国外有什么比赛,即使知道了等签证办下来,比赛也已经打完了。我急需找到一个组织。”张连伟说。

继年北京亚运会取得男子团体第4名后,年,

张连伟再次出战日本广岛亚运会,夺得一枚个人赛银牌。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中国高尔夫在亚运会男子个人项目上的最佳纪录。张连伟称,这枚银牌是“十年磨一剑”。

回国后,张连伟获得中高协特批,免考转为职业选手,十年业余身份也在这一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那时,张连伟离自己的30岁生日还差6个月。

转为职业

借钱出国比赛“交学费”

年,张连伟正式转职业,职业球手的身份意味着他可以通过打比赛赚钱了。然而,困难也接踵而至,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毫无积蓄的张连伟起初要靠借钱打球。

“转职业跟业余时期不一样,我要以比赛的奖金为生。但一开始根本赚不到奖金,只能四处借钱,基本每次都是这里凑一点买机票,那里凑一点住酒店。可以说转职业后的10年我都没有收入,即使赚到了奖金也要投到下一场比赛中。”张连伟说。

在张连伟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也是最艰苦的时候是他第一次到澳大利亚比赛,“我向经纪人借了2万美元,本来计划在澳大利亚连续打4场比赛,但打完3场一分钱没有赚到,借的钱也花完了,最后一站连报名的钱都没有。我不得不回国,最后还欠酒店0多美元。”

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张连伟在年印尼沃尔沃亚洲比洞赛赚到了“第一桶金”。这“第一桶金”倒不是第一次获得奖金,而是第一次账户上有了盈余。因为在一年之前,张连伟在首届沃尔沃中国公开赛上就取得了第3名,赢得2.88万美元奖金。

“第一桶金”让张连伟赢了4万美元,交完税还剩3万美元,他把一年前借的2万美元还给了经纪人。那场胜利之后,张连伟在深圳高尔夫俱乐部的工资也涨到了美元。

年和年,张连伟先后赢得沃尔沃马来西亚名人赛和沃尔沃泰国亚洲名人赛。由此,他打开了亚巡赛的大门,有了在更大舞台一显身手的机会。

年,张连伟在吉隆坡公开赛获得并列第4,年沙巴名人赛并列第4,年吉隆坡公开赛亚军,年缅甸公开赛亚军,年澳门公开赛并列第5,年沃尔沃名人赛并列第5,年马来西亚公开赛第5,年澳门公开赛冠军,年澳门公开赛冠军……

“转为职业身份的前10年是抱着‘交学费去学习’的心态来打的,像是游学,跑了很多地方。因为热爱,哪怕借钱也要坚持打下去。”张连伟说。

生涯转折

日巡3年赚50万美元

亚洲的辉煌成就仍然不能满足张连伟,他一直梦想着去世界最顶级的美巡赛。年,张连伟决定从加拿大巡回赛入手,进入加巡赛年终奖金榜前5,便有资格打美巡赛的次级巡回赛。张连伟一打就是3年。

“当时加拿大巡回赛每场奖金只有10万到15万美元,我必须很努力地赚到下一站的成本才能继续打。然而,即使我所有的费用都挑最便宜的,这3年也没能赚到钱,有时漂洋过海去打一场,一分没赚到,反而亏了几万元。”张连伟回忆说。

单枪匹马扛起中国高尔夫大旗的张连伟始终没能进入加巡赛年终前5。由于旅途太远和费用太高,他最终放弃了这条通往美国的路。

“我后期发现自己有点偏离路线,我已经三十几岁了,仍然没钱结婚,没钱安家买房,除了高尔夫我什么都没有。”转完一圈调研了全球高尔夫市场之后,张连伟幡然醒悟,“我必须去日本,那才是我能赚钱的地方。”

这个决定成为张连伟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而他也在年结婚,并在随后生子,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相比于欧美,日本选手水平较低,而且比赛奖金很高,每场有万到万美元。我转了全球,琢磨了一下,发现日本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也是最能赚到钱的地方。”张连伟分析说。

年,张连伟考取了日巡全卡,在日本征战3年赚了50万美元。用张连伟的话说,等于把他之前用于“投资”的钱都赚回来了。

日本人很快就认识了这位首个征战日巡赛的中国球员,他的沙坑救球堪称一绝,这项技术能力排在赛季日巡赛首位。

然而,这其中的苦只有张连伟知道。他曾因日语不通而搭错去赛场的火车;到了晚上,他常常一个人躺在酒店的床上发呆,想老婆和孩子。

“我放弃了无数次,但也坚持了无数次。”张连伟说。后来,通过常年在外比赛的磨练,张连伟学会了日语和英语,甚至连日本的各地方言都会讲。

年,张连伟迎来了职业巅峰,获得新加坡大师赛冠军,成为欧巡赛夺冠的中国第一人;同年,他又获得国家级公开赛——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冠军。他的世界排名飙升到前,这是世界前首次出现中国人,当时张连伟的最高排名是第87。

年初,张连伟收到了美国奥古斯塔国家俱乐部的邀请,首次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大满贯的赛场上。

思考现状

“蛋糕”不大切的人太多

从一无所知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条通往世界的高尔夫道路是张连伟用将近20年的时间摸索出来的。张连伟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于是在年,他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青少年比赛——张连伟杯。

“我当时一边在打比赛,一边在想中国真的很缺比赛。所以我的第一个想法是给青少年多一个比赛的平台。”张连伟谈到创立“张连伟杯”的初衷时说。

5年,他本人为“张连伟杯”制定口号——圆我一个奥运梦,“我”代表中国。“那时候高尔夫离奥运很远很远,我接到上面领导的电话说不能用‘奥运’这两个字,我说为什么不能用,那是我的梦,高尔夫一定会入奥,即使我实现不了,下一代也可以实现。当时我顶着很大的压力。”张连伟说。

年,高尔夫时隔年重返奥林匹克,冯珊珊、林希妤、李昊桐、吴阿顺组成的中国队出征里约,冯珊珊还赢得了一枚意义深远的铜牌。

“入奥了,圆梦了。当然这个梦是由冯珊珊、李昊桐等球员实现的,我也很开心,因为他们都打过张连伟杯。冯珊珊13岁时在这里赢得了冠军,李昊桐也打过前三名。”张连伟自豪地说。

为了帮助更多的选手实现他们的高尔夫梦,张连伟又在年成立了“张连伟体育发展基金会”。“其实很多优秀的球员不是不想出去闯世界,而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这让我想到了我当年独自闯荡的艰辛,由此萌发了创办这个基金会的想法,希望能在机票、酒店等费用上为球员提供帮助,这也是选手出国参赛最大的负担。”张连伟表示。

今年,由张连伟体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基石杯青少年高尔夫国际邀请赛正式启动,赛事承包参赛选手的一切费用,打出一杆进洞还有5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

“中国高尔夫只有一个冯珊珊和一个李昊桐是远远不够的,我想通过我力所能及的方式激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张连伟说。

“在中国,高尔夫这块‘蛋糕’本就不大,看到多年来这么多人都在切蛋糕,我很心疼。”张连伟说,“我想做一个为中国高尔夫做蛋糕的人,这同时也需要有人不断地站出来,有‘面粉’的捐‘面粉’、有‘糖’的捐‘糖’,这样中国高尔夫才会慢慢地好起来。”

高尔夫是中国改革开放引进的产物,也是最成功的产物之一。它除了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张连伟看来,高尔夫是一座修炼人本性的庙堂。“高尔夫讲究的是动中求静,像是一场修行,它关乎的是人的本性与品质。”张连伟说,“我原来是性格很急的人,脾气很大。几十年下来我慢慢地静下来,专注于内心、专注于当下。我能感受到这一点,我相信别人也一样。”

新中国第一家申报立项球会深圳高尔夫俱乐部动工

中国内地第一座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成立

中国第一支高尔夫球队成立;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在北京成立

中国高尔夫运动员第一次参加亚运会:汉城亚运会;中国内地首次举行国际性高尔夫比赛“中山杯”职业/业余国际邀请赛

首届中国女子业余公开赛在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举行

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管理的高尔夫球俱乐部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开业

《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实行职业化制度的具体方案(草案)》出台

广岛亚运会,张连伟夺得男子个人银牌;中国第一批职业高尔夫选手产生

国际职业高尔夫赛事首次进入中国,第一家高尔夫运动专业学校成立

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正式加入世界高尔夫球联合会

全国第一家公众高尔夫球场龙岗公众高尔夫球场开业

张连伟成为第一位赢得欧巡赛冠军的中国球手

中国内地选手首次参加大满贯赛(张连伟获美国大师赛外卡);欧巡赛首次登陆中国

8年

梁文冲在英国公开赛上晋级,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在大满贯赛中晋级的选手

中国男子高尔夫国家队奥运之队正式成立

全国关闭家高尔夫球场

冯珊珊成为首位在奥运会获得奖牌(铜牌)的中国运动员

冯珊珊成为首位登上世界第一宝座的中国大陆选手(无论男女),中高协取消转职业测试

采写/新京报记者邓涵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