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对各行各业的经济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依赖旅客流量营收的文旅产业,情况尤为严重。
年2月,由中国旅游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阿里巴巴集团联手共建的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出具的《疫情对中国文旅产业的影响与对策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春节是除“十一”和“五一”之外的重要旅游黄金周,年春节假期国内共计4.15亿人次的旅游人数和亿元的旅游收入。
年的春节假期10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9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同期下降近73%。由于居民纷纷终止出行计划,各主要景点关闭,大型文娱活动取消,预计仅春节期间,旅游行业的损失超过亿元。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旅游企业在年春节假期颗粒无数。而对于年第一季度的营收,认为比去年同期损失60%以下的只有四分之一,超过六成的企业认为损失是去年同期的90%以上。
一方面是面临疫情冲击,文旅企业经营遭受大量损失,而另一面,文旅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由来已久,无论是受限于旅游企业自身营收难以持续盈利而不受资本青睐,抑或酒店被定性为地产而难以发债。
这些问题在疫情暴发之前,文旅企业的资金链可通过正常的市场经济来调节与消化,然而一旦疫情暴发之后,市场经济处于瘫痪或停滞状态,对于文旅企业而言,就是毁灭性的冲击。
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中小型文旅企业普遍存在现金流紧张的问题,其中85%的企业现金流最多维持3个月以内。
一方面文旅企业“岌岌可危”,另一方面,旅游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而言,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面。
报告指出,旅游业不管是收入还是游客人次的增长,持续领跑同期GDP增速和第三产业增速。另外,支撑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是城镇居民越来越强的消费能力。而且文旅产业还能起到稳定就业、产业升级以及拉动内需的关键作用,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在采访中所说,从这些角度而言,相关部门能否适当地降低文旅企业的融资发债准入门槛,拓宽渠道,雪中送炭,帮助疫情后的文旅企业降本增效,推动文旅产业复兴。
作为拥有庞大就业群体,能够拉动内需消费力,并帮助地方产业升级的文旅产业,也如同金字塔最底层的根基,而经济基础也决定着上层建筑——中国文旅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尽管旅游产业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且利润率低,但不可忽视的是它带给社会的内在价值。而现如今面临迫在眉睫的融资难题,如何根据症状,更好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也决定了这个行业能否真正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陈靖斌采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35.html